讲古仔”啦,鼎湖古村——蕉园村

2017-07-25 10:25:02 鼎湖发布


肇庆近郊有两个蕉园村

一个是端州区睦岗镇的蕉园村,

人们习惯称上蕉园;


另一个是鼎湖区坑口蕉园村,

人称下蕉园,也叫做大蕉园。



两个蕉园村姓梁的人都同祖同宗。他们的太始祖梁肇基(字建创,号自娱)南宋宁宗时曾任宣徽院签判,是位三品京官。宁宗六年(公元1195年),经南雄珠玑巷来到肇庆,在当时的城东睦民里横巷定居,祖孙六代皆为官。



星移斗转,沧桑变幻。到了第七代孙梁宗道(字益善,号锡之,原名逊道)之时,烽火关河,世道纷乱,为避匪祸离开城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携妻带子迁到鼎湖山下上迪乡土名叫“龙石里”的地方居住。后因子孙繁衍容纳不下,再迁到现在的村址,在这里养鸭并广植芭蕉,过着田园牧歌的陶渊明式隐世生活。芭蕉的种植面积很大,大蕉园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鼎湖山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是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和生物圈定点站。


而与鼎湖山毗邻的蕉园村,

也有着令人欣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里,形态各异的古树名木随处可见,

还有许多的古祠、古井……

而这些形形色色的东西,

都在岁月的沉淀中,

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蕉园村的故事。

↓↓↓


古树

来到蕉园村,你可观赏到古树的千姿百态,

可感受到与古树亲近的愉悦,

说不定还能解读一些大自然的奥秘。



有些古树根就像蛟龙之爪在护着龙蛋。

而这些龙蛋般的石头

就藏着悠长日子里所流淌的秘密。


木棉树:

在蕉园村,瞩目皆是的嘉树,引人联想,催人遐思:

已生长了四百多年的木棉树,挺拔嵯峨,与旁边枝叶披纷的榕树相厮守,就像豪气干云的英雄伴着丰姿绰约的美人。


五月茶:

太阳系有一颗恒星和九大行星,而蕉园村也生长着分布得如同太阳系的十棵古树。有的气根飘垂的古榕恍若太阳,它四周的九棵古树,就像环绕它的行星。


有的古树一高一矮像爷孙俩,有的两棵比肩如情同手足的亲兄弟,有的几棵团聚在一起仿佛和谐幸福的家庭。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惊叹。那十多棵苍劲古朴的五月茶,抽黄谢绿已度过了数百个寒暑春秋。


五月茶又叫五味子,

还有一个不雅的别称:污糟树。

别名虽不中听,但却是良药。


村里的老人家说,小孩头上生了渗出液如浓鼻涕的疔疮,打西林、先锋也无济于事;用污糟树的果实蒸猪皮涂患处,可立显奇效。


笔管树:

笔管树,因它的叶芽初绽时有一个形如毛笔套的胞衣而得名。


蕉园村有一棵别具灵性,能预报天气的古笔管树。冬天树叶落光,待到来年它长出新叶芽时,就表示寒冷已结束。


它是春神的使者,

脱下笔套在蓝天给村民写信息:

春来了,可以栽种不耐寒的农作物了。


仁面树:

蕉园村有一棵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仁面树世所罕见,硕大无朋的树冠是戴在它头上的仁面王桂冠。


它和另外12棵枝繁叶茂的仁面树撑起了一大片怡人的绿荫,还给村民呈献累累的果实。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一棵树可收获300斤仁面。如今,在仁面林的四周遍栽桃树,用不了多久,就可营造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唐诗醉人意境。


见多识广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称赞蕉园为古树第一村。它拥有国家一、二、三级古树50多棵,十多个种类。


而这些古树,无一不见证了

蕉园村紧贴大自然的历史文化。


村里的老人说:“老虎如街狗。”

意思是说,从前,老虎在这一带就像街上的狗一样常见。


上世纪四十年代,华南虎还经常在蕉园村附近出没,有人就见过老虎把躯体挨着庆云寺的墙角,旁若无人地来回磨擦瘙痒呢。明清时代,野兽就更多了。蕉园村的先辈们同心协力,扛来山坑的石头,环绕村子砌成围墙,防止猛兽对人畜侵害。这些树根盘踞的石头,就是村子围墙的遗址。


古井


古树和翠竹掩映下的“不竭泉”龙井,

井口直径三尺,井深六尺,形似圆月。



晶莹的井水从井里的沙泉眼中源源涌出,

再从井里汨汨流进下方的水渠,

四时不竭,四季不断。



相传兴建庆云寺时,人扛棍撬作梁柱用的木材上山很辛苦,风伯和河神就来帮忙。风伯刮起大风,河神掀起西江的巨浪,把木材漂起推到鼎湖山上去。


因为河水再加上鼎湖天溪和云溪的水还不足以将木材漂起推到建庆云寺的工地,就请在烂柯山上对弈的仙翁帮忙把烂柯山上的溪水也借来用,并说好是三更借水五更还。


借了烂柯山的水,木材运到了预定地点,人们把那些木材称为鼎湖漂木。当年借烂柯山的水,有一部分留了下来,以报蕉园村人施地建庆云寺之恩。


因为这水沾了仙气的缘故,特别清澈,味甘香醇。以之洗脸,润肤养颜。长期饮用,体健益寿。在这不竭泉附近居住的人家,大都生了双胞胎。


蕉园村种的大葛,因有这不竭泉的滋润,个头长得大,用它煲汤,粉嫩无渣,清甜甘润。种的大蕉,比别的地方出产的大而甜,还有一股诱人的香味。


古祠


蕉园村还有一座苏真人祠。


关于苏真人,也有不少神奇的传说:

苏真人本名苏华林,他见到村民天旱或水浸时颗粒无收,生病时缺医少药痛苦不堪,就立下济世为民之志,和苏村的白亦国,桃溪一位姓何的青年结伴到武当山拜邱道长为师,学医学法术。


学成之后回到蕉园村,村民每有病痛,他手到病除。遇到天大旱,他设坛作法,很快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瘟疫流行,他口中念念有词,绕着村子走几圈,蕉园村的人就疫魔不侵,平安无事。


俗语“无柴烧脚骨”:

一年,春雨连绵不断,很多人家里的柴都烧光了。有个邻居到苏真人处想要点柴。推开厨房门,只见苏真人坐在灶头前,灶膛里的火一闪一闪的,热气腾腾。


苏真人听到开门声,回过头来说:“你是想来要柴吧?我也没柴了。”


邻居想,真孤寒,明明在烧柴煮东西,怎么说没柴了呢?不是眼睁睁骗人吗?邻居很不高兴地问:“无柴你烧什么?”


苏真人对他诡谲地眨眨眼:“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邻居走上前,惊得舌头伸出半尺长:苏真人把双脚放进灶膛里,一团团火焰是从双脚升腾起来的。


苏真人说:“无柴我就烧脚骨。你要煮东西,就拿过来吧。”


 由此,“无柴烧脚骨”这句俗语,

在民间一直流传到如今。



苏真人仙逝后,人们感念他的恩德,在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募捐建了苏真人祠。苏真人亲手雕刻在一块石上的灵符,如今还供奉在也是苏真人亲手种植的五月茶下。



苏真人诞:

农历四月二十日是苏真人诞,是蕉园村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这一天,蕉园村家家户户都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前来过节。村道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常,人人脸上是喜悦的微笑,村子充溢着吉祥、喜庆与欢愉。


人们敬仰以非凡的本领为黎民除困厄,施福泽,护卫众生离苦得乐的苏真人。祈望尊老爱幼,和谐共处,团结互助,乐善好施,奋发有为的传统美德世代延绵。



古院


龙溪书院始建于

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

乾隆二十三年竣工。

书院前身是蕉园村梁姓族人培养本族子弟的私熟,为竹庄祖长房十一世孙,康熙庚子科举人梁凤来,乾隆癸酉科举人梁接鱣父子所创办,取其儿子号名“龙溪”命名为龙溪书院。


书院分为三进,正门刻上对联“八面威风扬凤岭,一团和气振龙溪”。


父子两人前后被朝廷选授教谕之职,深知办学育人之重要。书院竣工次年,其父梁凤来辞官告老还乡,办学执教培育后人。


曾任教老师有梁凤来、梁接鱣、梁维翰、梁卓六、梁钧铨等。


据梁氏族谱记载,共培育学生数百人,其中进士、举人、贡生十六人,郡庠生十二人,邑庠生二十四人,国学生四十二人,军功五品四人,军功六品八人,以下级别数不胜数。


为发掘、传承蕉园村历史文化,

激励和教育后人,

于二零零七年由政府出资重修。



古树、古井、古祠、古院、古老的传说,


尘封着往事,珍藏着历史,展示着文化。

来到蕉园村,

会让你领略到一串串神奇……


本稿在采访时得到蕉园村梁国添、梁根寿、梁光和等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网站底06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