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却见证了岭南上千年的历史

2018-08-13 17:55:36 封开发布

肇庆封开,广信故县所在之地,

曾是长达近400年的广府首府

在这里藏着的文物,时间跨度极大,

从史前、先秦到之后历朝历代的

都可以找到。



今天小编带大家欣赏咱们封开的几件文物,

看上去毫不起眼,

背后却见证着岭南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哦!



石锛:先民开山种粮的工具


有一块石头,被一些老农在封开杏花镇榃秧岗修水库时挖出。看到它的时候,老农们乐了:这家伙不用什么专家来教我们都知道,不就是个锛头嘛,跟我们现在手头上拿的锄头简直一个样。


老农们猜得没错,只不过他们说不出具体时代而已。


▲ 图源 《人文封开》


这件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石锛做工相当精细,整个造型偏锋、弧刃、弓背,十分符合力学原理。也就在这个榃秧岗水库附近,人们还找到了几个夹杂着大量炭化稻壳的陶器,说明那时候封开的农耕文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正是这些简陋的器物,养活了广信一带(今封开)的众多人口,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统计,苍梧郡是当时岭南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郡。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为支撑起近400年的岭南首府提供了最根本的条件


▲ 西汉时期的广东图,《中国历史地图册·广东分册》收录,图上标注的“广信”就是现在的广东省封开县。


千年陶拍会“说话”


这件像饭瓢一样的、小孩手掌一般大小的新石器时期的夹砂陶器,专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陶拍”。这个陶拍有个柄,扁扁的,很厚实。虽说在地底下埋了好几千年,外表磨损了很多,但还是依稀可见正反面分别有不同式样的菱格纹,两侧有两道平行线纹。


▲ 图源 《人文封开》


很多外行人起初看到这件东西时,都很是纳闷:这玩意是陶器,易碎,显然不能像石器一样拿来砍、削或者砸;它四面光滑,而且两面有纹,也不像是容器之类实用生活器具的碎片;要说是装饰品或者祭器,它又过于简陋而且没有孔……它究竟是拿来干什么的呢?


据专家介绍,

古人在做陶瓮、罐一类的器物时,一般都会在表面刻画一些花纹。一条一条地刻,显然费时费力,于是他们就做了这样一个模具,直接在还没干的土坯上一片一片地压出菱格形的花纹来。


很少有人知道,埋在地下千年的陶器也是会“说话”的一一表面上的花纹就是它们的语言 ↓↓↓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还只会印上绳纹或者简单几何形花纹;西周晚期到战国早期,勾连云纹和夔纹成了最流行的纹饰;到了战国中期,社会的审美趣味又有了变化,器身拍印的重方格对角线由繁变简,由密变疏,成了“回”字形的对角线;而出现“米”字形纹或简化“米”字纹(*),那则是战国晚期的事情了。


就好像文学从易卦爻词发展到四言、五言直到七言诗歌一样,与先秦的简单纹样所不同的是,在西汉早期的陶器上,已经出现了30多个符号或陶纹。一件陶器多数只刻一个符号,如“Y”、“T”、“Λ”、“N”、“小”、"X”、“Π”等,但也有两三个联纹的,如“|△”、“北”、“小小”、“三|”等。有的符号像一把刀。


封开古玉琮:天地人和之美


古人认为玉能通神,将它视为权力和样瑞的象征,而后来更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来隐喻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在性格。《考工记》里说的“琮形八角”,就是根据“天圆地方”的观念仿照大地的形状制作出来的造型。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由于古人认为玉琮能够沟通神灵,部族里只有最有权力和威望的人才能够持有它,所以在紧急时候它也能够作为调兵符来使用。


▲ 图源 《人文封开》


这个玉琮是在封开杏花镇禄美村出土的。直径4.2厘米,高7.4厘米,灰白色。长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间有对穿钻孔,孔壁打磨得非常光滑。器表每面以横槽分成3截,中间又以竖槽一分为二。每个转角装饰有两组半简化神人面纹。

由于它兼具天公之美和人工之美,广东省博物馆将它收入了《贞石之语一一先秦玉器精品展图集》。


汉以后就不再制作玉琮了,从宋代到明、清,虽然也有一些仿品,却多数都明显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玉琮也逐渐退去了身上原先那圈神圣的光环,最终沦为文人案头的一件清玩。从这个小小的玉琼上,折射出了古人的世界观。


南粤青铜剑


在古人眼里,封开县南丰镇利羊墩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发掘出的从战国到汉、唐、明、清的古墓有55座,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墓葬里的大批鼎、戈、剑、矛、钺、斧、带钩和玦、环,显示出墓主人的显赫身份。


这把青铜剑刚出土时,搞建筑的民工们争相把玩,还有人别出心裁地拿了块砖头来试剑,只见一块上好的红砖应声而断。幸亏考古人员及时赶到,才制止了一场灾难性的狂欢。

▲ 图源 《人文封开》


这把剑长约51厘米,按青铜的质地和当时的技术来说,也算是很先进的了。当然也有做得更长的,但那种做法几乎酿成一场惨剧并且险些改变整个中国的历史——公元前227年秋天的一个早上,燕人荆轲在咸阳的一个大殿里追得秦王到处乱跑,而秦王拔不出他的那把太长的宝剑,差一点就丧命于荆轲手下。



这些文物背后的小故事有趣吗~

如果你也知道封开其他文物的特别故事,

在评论区给我们分享一下吧

来源:封开发布

微信图片_201805291714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