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肇庆:它是夏季降温“神器”,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的童年回忆里肯定有它!

2018-05-21 09:24:11 肇庆市广播电视台

最近气温不断升高,

最高温一下子就超过了35℃,

夏天来了,

你睡觉开空调了吗?

在小编看来,

只有空调还不足以KO夏天的热浪,

“空调+凉席”组合出击才行!

现在市面上的凉席有很多种,

比如麻将凉席、竹凉席,

还有这几年的网红款“冰丝凉席”

这种传统的草席,

你家还用吗?

小编小时候最喜欢把草席铺在地上,

和小伙伴一起坐在上面吹着风扇

吃着西瓜……

满满的童年回忆有木有?

这种草席以前多数是手工编织的,

编织1张1.5米宽的花席,

1个工匠每天编织8小时,

3到4天才能编好。

在高要金渡,

草席不仅仅是生活用品,

当地人独创的编织技艺,

还入选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看一段视频,

了解高要金渡草席的故事:


△视频截取自纪录片《肇庆古村落》


野草如何变成凉席?

  编织草席的原材料,取自肇庆高要河沟和沼泽地生长的野生茳芏,这里人俗称为“芏”(dǔ)。每年3月开始种植,2年半后的10月收割。茳芏细长、光洁、坚韧性强,每条有1.5至2公斤的拉力。



  茳芏草本身有一个特性,可以吸收和释放湿气,温度升高时,无数气孔自动吸附湿气。天气干燥时,茳芏草会自动释放出它吸附的水分,起到空间湿度双循环的作用。所以会带给人们冬暖夏凉的舒适感。



  花席编织工序有割芏、选芏、泡水、舂芏、染色、编织打磨等10个工序。过去编织草席,是每户妇女都要做的事。甚至新媳妇过门的第一项仪式,就是要先扛着30多斤重的木舂去舂芏,为婆家和村里乡亲展示一下新媳妇的劳动技能。



  将挑选好的茳芏,放在大青石上,抱起木舂把三角状的芏草一点点地砸扁,这是一项非常费力的工作,但舂芏的时候不能使蛮劲,要控制着木舂砸下去的力量。


草席的华丽转身

  金渡草席编织始于宋朝,清朝末年,祖籍高要金渡的船员钟淮青,将欧洲染料带回故乡,金渡人用染过色的彩色江芏编织水草席,那些漂亮的图案花纹,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水草席的印象,从此金渡花席就诞生了。


△茳芏草席无法使用机器,只能用手工一根根地编织,这样一张图案复杂的双人花席,需要一个工匠编织20多天。


△资料图:曾经热闹的花席市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在带去的礼品中,就有金渡花席。80年代时,一张一米五的花席,售价在45到6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改良编织工艺谋发展

  1989年10月,高要金渡人莫伟祥看准机会,投资创建了上千人的花席厂。但没料到的是,弹簧床垫也在这时开始进入到寻常百姓家。由于花席仅适用于木板床,因此,市场上对花席的需求量迅速下降。



  为了保住市场,莫伟祥改变编织方法,以横直叠接编织法代替横纹编织法。改良后的花席不变形、不走样、柔韧性好,而且适用于弹簧床,不再局限于木板床。


编织技艺如何传承?

  由于原材料短缺,以及人工费用高,2006年,莫伟祥把工厂关掉了,改为家庭作坊,每年接到的花席订单仅有几十张。但莫伟祥对花席始终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在他的生命中,花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用品,还承载着他与家人的美好回忆。



  2009年,肇庆花席编织工艺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莫伟祥有了新身份——金渡花席编织工艺传承人。近几年,他和妻子莫小囡到学校里为孩子们传授花席编织技艺。当年,妈妈就是这样手把手地教会了年幼的莫伟祥,如今,他又手把手地教给更多的孩子。


撰文:仲晓璐

编辑:徐颖瑶

编审:仲晓璐

监制:杨志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