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艺!匠人精神打造最美大湾红木

2018-12-13 09:15:24 高要发布

◆◆
红木之乡——高要区大湾镇
◆◆


阵阵拉锯声和敲击声,

从宽阔的厂房内不断传出,走近细看,

这里没有大型现代化机器设备的踪影,

只有一张张排列有序的手工操作台

和正在低头做木工的匠人,

他们或挑或凿,或琢或磨。


“这些工匠眼里只有手中的活儿,从不闲聊或主动跟人寒暄,做事很认真也很专注。”工厂负责人笑着说到。这“手中的活儿”可不是一般的活计,而是一整套纯手工制作的红木家具


◆◆
历史悠久 产品远销海内外
◆◆


在肇庆市高要区大湾镇,

制作红木家具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


一直以来,大湾红木人以匠心之责而创,以精雕细琢之技而造,将红木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有机融合,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大湾红木因此声名远播,大湾镇被冠以“红木之乡”的美誉。

据介绍,大湾镇红木家具主要采用从东南亚和非洲各地进口的优质花梨、酸枝、紫檀、乌木、鸡翅、菠萝格等名贵木材作为原材料,经精细工艺制作而成。

近代以来,大湾红木产业在起伏跌宕中发展,60至70年代以生产樟木箱为主,80年代开始重新生产红木家具,90年代是大湾红木的辉煌时期,曾出现过200多家的生产单位。

目前,大湾镇共有红木私营企业和个体加工户134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销售收入达6亿,主要产品包括红木工艺品和成套的红木家具,畅销国内市场,远销欧美和港澳台地区。


◆◆
延续传统 榫卯结构是“灵魂”
◆◆


在我国,红木家具分为“苏作”、“广作”、“京作”、“仙作”四大名作,以不同的韵味展示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中国美学。大湾红木家具则属于“广作”家具的代表之一。

据介绍,大湾红木继承了中国优秀的家具传统,同时也吸取了外来文化艺术和家具的造型手法,创造了独具风貌的家具款式。凭借创新、多变的优势,大湾红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龙狮凤福是大湾家具的代表图案,龙狮原本是凶猛的动物,但在大湾的红木家具中,龙狮则被刻画得祥和而有力,温润而有气,十分值得欣赏和品味。

榫卯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凸出的榫头与凹入的卯眼通过相互咬合,巧妙地将木构件紧密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它还能通过不同的形态、构造,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红木家具达到功能、结构与外观的完美统一。时至今天,大多数大湾红木家具依然保持着榫卯结构,榫卯工艺也让大湾红木家具风采依旧。

开榫后的红木


◆◆
精益求精 贯穿每一道工序
◆◆


红木家具的制作是精雕细琢的过程,

凝聚着工匠的大量心血,

体现着大湾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

一件红木家具的诞生,往往需要依次经历造型设计、选材开料、木工制作、雕刻装饰、打磨抛光、上胶油漆六个工序,制作时间少则数月,长则数年,可谓是慢工出细活。

(滑动查看更多)

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是制作红木家具的第一步,经验丰富的师傅根据明清传统家具之经典造型、依照传统家具的艺术特点、结合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同时根据不同材质而构思设计家具造型,每一件产品都由设计师巧妙设计细节、绘制立体效果图。

选材开料

在有了初步构思后,木工师傅对照图纸进行原木开料,再根据家具的造型,从色泽纹理、规格大小上,将不同的板材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随后把板材放入微波烘干房进行烘干定型,板材充分回潮使其定性后,方可进入木工制作环节。

木工制作

木材定性后,为保持材质方正挺直,木工师傅会严格依据标准,对木材进行精选检验,结合木材的色泽纹理进行搭配挑选,使每件家具的材质协调一致。随后根据不同结构与部件进行开榫、凿眼、钻孔、拼版、铣型、砂光,到最后将零件结台成部件、组合成整件家具。

雕刻装饰

传统家具雕刻工艺手法大致可分线刻、浮雕、阴雕、透雕、圆雕、透空双面雕等。雕刻师傅拿到家具部件后,按照家具的整体造型及要求在纸上面绘画纹样图案,再将图纸粘贴在木件上,随后依次进行转拉花、粘贴打胚、雕花、修花、修光等精细整理,完工后交回木工师傅完成各部件组装。

打磨抛光

部件组装完成后,需要对成品进行打磨处理,按照木纹与雕刻的刀法方向反复刮磨,然后使用砂纸对家具进行多重磨光,每道磨工必需将上道留下的痕迹彻底打磨千净,再使用最精细的砂纸将家具表面打磨得平滑无比。

上胶油漆

我国传统红木家具的外表处理有“南漆北蜡”之说。南方天气潮湿,上漆能保证家具不变形。而北方天气干燥,为防止家具开榫变形,需进行打蜡处理。在大湾,木工师傅在光滑的木材表面涂上天然漆,待干后用砂纸磨掉漆面,循环数次,直至将木材中的木眼填平,才算完成打蜡。


◆◆
匠人精神 成就匠心之作
◆◆


工匠,

一个质朴的社会角色,

一群追求完美的人。


数十年如一日,他们用一双灵巧的手,一颗追求精品的心,一把创造传奇的魔术刀成就这一件又一件红木家具精品,他们也成为大湾红木家具声名远播的核心因素。


十月初的一天上午,57岁的雕刻师傅冼桂南正在一块缅甸花梨木板上雕刻小鹿,只见他用娴熟的刀法在坚硬的木板上左右逢源,时而深挖,时而浅雕,数小时过去,小鹿的形状跃然于木板上,特别是小鹿的眼睛十分动感,彷佛正在眨眼,神态栩栩如生。


如此深厚的功力

源自冼桂南四十年木工生涯的积累。


入行时,他专心学习画画,用心钻研植物形态和动物神态。为了深入了解小鸟的神态,他甚至养起小鸟,为的是近距离观察它的一举一动,努力在雕刻中表现动物的精气神。

多年前,为了谋求更好地发展,冼桂南曾经到外地家具厂从事管理工作,心中对红木家具的热爱让他选择回归家乡,重操旧业,享受成功雕刻一件家具之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尽管年过半百,冼桂南仍然坚持钻研手艺,琢磨如何让动植物更生动,如何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力争制作更好的红木作品。


◆◆
传承工艺 他们在行动
◆◆


大湾的红木家具文化和技艺亟需传承,

让红木文化沿袭下去,

让红木技艺发扬光大成为大湾人的愿景

为此,不少年轻一代已经付诸行动。


吴成银是大湾本地的一位红木家具设计制作名师,19岁便入行的他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红木家具的生产和销售,因为高超的技艺,他曾被授予高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家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人生风云际遇,变化莫测。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外部市场萎靡不振,外贸企业遭遇严酷寒冬,无奈之下,吴老只能停产歇业。

近年来,其子吴伟泉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与朋友联合创办家具厂,希望继承父亲的手艺,并推动大湾红木文化传播。

在父亲的指导下,目前,吴伟泉的大作“大锦龙床”已接近完工,下一步他打算用它作参展,对外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也让更多人了解大湾的红木文化。

在大湾,像吴氏这样子承父业、徒承师技还有不少,大湾红木也在薪火相传中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经过多年积累及引导发展,当前,

大湾镇迎来了把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好时机。

▲大湾镇多次举办工艺木雕刻技能竞赛


大湾镇正强势推进红木文化产业园建设,并利用红木产业的集聚优势,将红木产业做大做强。在原有“红木一条街”的基础上,大湾镇融合产业优势,发挥聚集效应,并充分借助大湾区的辐射,依托市、区交通纵横的主轴线,倾力打造“原材料交易区、生产集中区、展示交易区”,以此擦亮大湾红木品牌,让大湾红木焕发新活力。

来源:高要发布

微信图片_20181106154201.jpg